關注官方微信
天天315維權
大象新聞記者 段晉哲 文/圖
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,默默地站在一座石佛前與之相望,靜靜的沒有只言片語。半個世紀的歲月,讓一位17歲的少年變成滿頭華發的老人,卻沒有改變石佛的模樣。他為什么在此守護了漫長的50年,他們之間又有著什么樣的故事?
(老石匠滄桑的手見證了龍門石窟保護工作的點點滴滴)
這位老人叫劉建設,來自洛陽當地有名的石匠村——劉井村。1971年,17歲的劉建設跟隨父親一起參與到奉先寺保護的工作中。從此,腳手架、石頭、水泥、灰鏟,這些修佛常用的工具和原料就再也沒有從他的生活中離開過。從當初的學徒工到如今的老師傅,這一干就是漫長的50年。
(千年的佛像在劉建設這樣的修佛人手中得以保護傳承)
劉建設在入行時看到龍門石窟中殘缺的佛像,就下定決心要把老祖宗留下來的瑰寶,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修復和保護好。五十年如一日,劉建設如今還堅守在修復石窟的一線,履行著當初的誓言。劉建設說:“干這活要求細心負責,也要耐得住寂寞。年輕時經常自己帶著干糧和水,在腳手架上一待就是一天。如今年紀大了,可還是一干幾個小時停不下來。”
談到以后,劉建設說道:“現在村里的年輕人,很多都嫌累不愿意當石匠,而比他年齡大的也都不再干這行。雖然現在有很多新技術、新材料,但一線的保護工作,仍然離不開這些老石匠。更何況自己對龍門石窟有著深厚的感情。”這就是劉建設如今依然堅守在龍門的原因。